200#溶剂油安全说明书
MSDS-200#溶剂油
标
识 |
中文名:200# ; 150# | CAS号:
|
分子式: | 危险性类别:
3类 易燃液体。 |
||||||
相对分子质量: | ||||||||||
英文名:
|
UN编号: | 危险货物编号:
|
化学类别:
高沸点烷烃 |
|||||||
理
化 性 质 |
外观与性状 |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,有特色性气味。 | ||||||||
沸点 | 110 ℃ -210 ℃ | 相对密度(水=1) | 0.730-0.800 | |||||||
溶解性 | 不溶于水,可混容于乙醇,乙醚,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。 | |||||||||
毒
性 及 健 康 危 害 |
接触限值
(车间为生标准) |
中国MAC(mg/㎥) | 300 | |||||||
前苏联MAC(mg/㎥) | 无资料 | |||||||||
美国TLV-TWA OSHA | 无资料 | |||||||||
美国TLV-STEL ACGIH | 无资料 | |||||||||
侵入途径 | 吸入,食入,经皮肤吸收 | |||||||||
健康危害 | 一般属微毒-低毒。主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。一般有吸入气溶胶或雾滴引起粘膜刺激。不易经完整的皮肤吸收。口服煤油时可因同时呛入液态煤油而引起化学性肺炎。 | |||||||||
燃
烧 爆 炸 危 险 性 |
燃烧性 | 易燃 | 闪点(℃) | 43-72 | ||||||
稳定性 | 稳定 | 聚合危害 | 不聚合 | |||||||
有害燃烧分解产物 | 一氧化碳,二氧化碳 | |||||||||
危险特性 | 易燃,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遇明火、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。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。流速过快,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。其蒸气比空气重,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,遇火源会着火回燃。 | 灭火方法 | 喷水冷却容器,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。
灭火剂:泡沫、干粉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。用水灭火无效。 |
|||||||
火灾危险性类别(按GB50156-2006): | ||||||||||
泄漏应急处理 |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,并进行隔离,严格限制出入。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,穿防毒服。尽可能切断泄漏源。防止流入下水道、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。小量泄漏: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。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,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。大量泄漏: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。用泡沫覆盖,降低蒸气灾害。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,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 | |||||||||
储运注意事项 | 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库温不宜超过30℃。包装要求密封,不可与空气接触,应与氧化剂,酸类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。采用防爆型照明、通风设施。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。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。 | |||||||||
防护措施 | 工程控制:生产过程密闭,加强通风。
呼吸系统防护:空气中浓度超标时,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。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,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。 眼睛防护: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 身体防护: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。 手防护:戴橡胶耐油手套。 其他防护:工作现场禁止吸烟、进食和饮水。工作完毕,淋浴更衣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 |